xianpengwang

微信公众号:自我的成长(growourselves),依托专业人士,提供心理成长和能力增长的干货;一切与成长有关的有趣且实用的内容;一切与能力有关的有趣且实用的内容。

亦舒全集读感1


平平淡淡才是真。亦舒绝大多数作品都奉行这种风格。虽然讲述的都是都市里的寻常故事,却并不乏味,对话奇多,为明显而突出的行文特征之一。“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真是可以看得到的”,这句话出现频率很高,想必是作者本人有感而发。读小说,第一遍读完,能够记住人物和情节已经不容易,并无夸张的描写和骇俗情节的小说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尤属不易。琼瑶小说相较而言显得矫情和做作,感情是其小说人物的生命粮食,读的时候让人觉得荡气回肠,心神震慑,读完之后并不能获得任何生活上的助益。也许用“任何”这个词显得过分了些,小说本就是消遣,消遣如果对生活有助益,那么,不能说任何一种畅销作品对生活没有助益。琼瑶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俊男美女,衣食无忧,不,这样说并不准确,即以《烟雨朦朦》来说,女主角不就是一个需要在夜总会唱歌的可怜女子吗?可惜的是,人物对白太文艺腔,感性的东西太多,缺乏对生活中无奈而现实的中低层面的认知,所以,可以这样说,琼瑶的作品适合花季少年少女。而亦舒的作品适合大学生读。是的,读一读小说里大学生找工作、工作的种种无奈,可以为将来的生活做些心理准备。我总是太功利,做任何事都要为了让生活向上,没办法。亦舒的小说里也恰好没有那种混账的折磨人的以感情为生的浪荡子、害人“妖精”,啊,不幸的是,这种全面否定的话对于创作丰富的作家总是错误的,以《不羁的风》、《如今都是错》、《连环》、《开到荼蘼》里都有这样的人物,不过,因为小说里有正常人,即能够以成年人的理智对待生活的人物,给人的感觉并不一样。早些年,搞文艺评论的人总要挖一挖作者的背景学识来确定其文章言论的究竟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为政治色彩太浓重,这种方法被唾弃很久了,事实上,减少政治色彩之后,这种方法应该被再次起用。以亦舒为例,你不知道倪匡(科幻小说卫斯理、原振侠系列的作者)使她哥哥,不知道她的留学及工作经历,不知道她主持过什么报纸的什么专栏,你就无法领会《天若有情》、《小宇宙》、《朝花昔时》这类科幻小说的主调,也无法明白为何创作的故事多以温哥华和香港为背景。当然,这种背景类的资料在对比不同作家的创作时更加有用。研究鲁迅却不知道鲁迅的婚姻家庭状况,那是无法接触创作本质的,无论一个人怎样下定决心要为民众启蒙,他的创作不可能不受身遭境遇的影响。绝无可能。作为专职作家,搜集资料整理后创作,尽量减少自身经历局限性所起的负面影响,乃是必做功课。一切要以市场供求为创作风向标,除少量不可动摇的原则外。韩寒迟早要淡出,除非他肯放弃赛车,如不,再过三年,也许五年,就只能像余秋雨、王朔他们那样,虽然名气仍在,却没多大销量。然而,这种论断未必会成真,中国实在太大,信息传播方式很奇怪,这批人厌倦了喧嚣,又有一批新人赶来接替。人多真好。亦舒有几篇小说以经济危机为背景,这是其他小说里少见的现象,而以市场为风向标这一点,网络小说已经在做,可惜的是,那只是浮华焦躁的代表,如果持久下去,铁定是一种灾难。有些酸葡萄心理,呵呵,谁让我始终没办法去迎合这种非理性的幼儿宣泄情绪般的行文方式呢?人总是要长大的,我虽然十二分的蠢笨,却自有骄傲的地方,错也不妨,败也不怕,战斗下去,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不分段落,一气呵成,废话多多,速速了结。下面为每个故事做一提要。以后找到创作年表重新编排顺序,搜集到的所谓全集也并不够完整,《剪刀替针做媒人》就没收录,《一线阳光》也没有,散文集《寒武纪》、《乐未央》也没有。哦,早些年,大陆还很有一些著作等身的牛人,像独自一人编写中国历代历史演义的蔡东藩,像鲁迅、郭沫若(郭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这样作品泉涌般冒出的著作家,如今实在寥寥,李敖、温瑞安、倪匡、亦舒、刘墉等都是创作成果丰硕的专职人员,而大陆乏善可陈,经济学一度成为显学,最著名的经济学散文创作者便是梁小民,但看样子风头也日渐低落,在大陆,作品能够数十年畅销那真是比天方夜谭还要天方夜谭,研究信息传播以及大众心理的人真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评论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