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pengwang

微信公众号:自我的成长(growourselves),依托专业人士,提供心理成长和能力增长的干货;一切与成长有关的有趣且实用的内容;一切与能力有关的有趣且实用的内容。

教育

 

问题:教育是什么?

回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问题:按照谁的目的进行培养?什么是“培养”?活动如何开展?

回答:按照教育者的目的进行培养。培养就是传授知识和文化习惯。现代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展开。

问题:教育者指的是什么人?只传授知识不培养习惯算不算教育?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全面实现教育的功能?

回答:制定和实施教育规划的人都是教育者。不培养习惯只传授知识等于是半截子教育。文化习惯的培养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实现。

——通过以上自问自答,我们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暴露无遗:我们没有培养学生的习惯,只传授知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头说起。

问题:为什么会存在教育?

回答: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的出现是以生物神经系统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低等生物只存在遗传和自发的适应;较高等的生物如鸟类、哺乳类动物具有储存经验和模仿的能力,因而具备后天学习的能力,但其模仿学习未必是有意识的;少数哺乳类动物会开展教育下一代的活动,但这种活动带有自发性,很难说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只有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才将教育作为一种正式的群体活动开展起来。因此,教育之所以存在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满足了生物适应环境的需要。人类开展教育活动是为了将适应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本领传授给下一代。

问题:教育该是什么样?

回答:能够实现教育基本功能的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实现教育基本功能,即“将适应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本领传授给下一代”。

问题:怎样理解“适应”?

回答: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调节)两个方面,同化是指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吸收一样,顺应(调节)是指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变化和创新原有格局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这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也是教育学应该关注的层面。生物学指出,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自然选择——不同表现型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实现。这是生物学范畴的概念。

问题:如何培养人的适应本领?

回答: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学校教育之前,婴幼儿已经在适应家庭环境的努力下发展出了“格局”(或BVR,信念、价值观、规则系统),其影响很可能超出所有知识教育的作用,即“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若想培养人的适应本领,最妥当的办法是在人的心智结构基本成熟之后让他们通过自主选择所需要的情境体验调节已有格局(BVR系统)。

问题:什么是“情境体验”?

回答:为了透彻理解这个概念,最好先引入另一个概念“判断”。种子在合宜的条件下萌发,动物根据外界刺激形成条件反射,都建立在“判断”的基础上,遵守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原则。恐高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喜欢玩水,对火充满好奇,同样是本能反应,本能反应也建立在“判断”的基础上,是指下意识地对环境的利害苦乐做出判断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外部环境所具备的激发主体情绪反应的条件即可称为“情境”,被激发的情绪反应则可称为“情境体验”。要想获得调节已有格局(BVR系统)所需要的情境体验必须深入研究模拟情境的技术,而模拟情境的关键是找出主体反应的基本规律,在我们找到主体反应的基本原则“趋利避害,趋乐避苦”之后,主要任务就成了研究“判断”的规律。一般而言,有必要进行调节的判断都存在于潜意识领域,它们形成了阻碍主体适应环境的格局(BVR系统),并且,在没有完全掌握理性思维的情况下,我们经过计算、思虑后做出的判断通常都会受潜意识判断的干扰。

——通过以上自问自答可以知道: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深入研究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实现。这包括两个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优秀的教育者通过创设的情境来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学习任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