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pengwang

微信公众号:自我的成长(growourselves),依托专业人士,提供心理成长和能力增长的干货;一切与成长有关的有趣且实用的内容;一切与能力有关的有趣且实用的内容。

九型人格

俗话说得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的人格、性格与气质、素质都多少有些差别。正如看面相算命,根据颅相计算一个人的能力一样,简单的类型划分不足以包含所有重要信息。
    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什么是气质?什么是素质?
    前面引用过《心理学与生活》对人格的定义,“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内隐的以及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定义的关键词是跨时间跨情境、特征性行为模式、心理品质,跨时间强调其持续性,跨情境则强调其稳定性,特征性行为模式强调其人际间的区别性,心理品质强调的是其心理状态的偏向性。气质一般可以看作人格在生理方面的体现,而性格则一般可以看作人格在心理方面的体现。素质,对基本能力的特征性所作的概括总结,包括人格所具备的能力特征,还包括知识储备水平、技能熟练程度。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刘邵《人物志》里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人若能有“中和之质”的话,必定能够“变化应节”,即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成功还会遥远吗?可惜,每个人都会有所偏颇偏执。所以,人格的分类虽然没办法概括一个人的素质,但仍然非常有用。
    坊间近几年开始流传“九型人格”,其理论独特而系统,值得学习。不过,若是将其与《人物志》作一番比较,一定会有更大价值。
    “看清自己,如同看到别人眼中的我们;看清别人,如同看到他们眼中的自己,而不是把我们的主观信念投射于他人身上。”凯伦·韦布的这句话为“九型人格”的作用作了最好的注释。想要取得成功,仅靠这些当然不够,但这是基础。什么是九型人格?一千多年前中亚苏菲教派发明的一种人格图谱,一直通过口述传承,20世纪时经古尔捷耶夫、奥斯卡·依察诺推广逐渐为世人所知。“九型人格论所描述的九种人格,并没有好坏之别,只不过不同类型的人会影世界的方式具有可被辨识的根本差异。”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与心理学中“人格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认知模式”近似。由于流派以及翻译的问题,九型人格的译名比较混乱,凯伦·韦布版本的九种人格按数码编号依次为:the Perfectionist,the Giver, the Performer,the Romantic,the Observer,the Questioner,the Epicure,the Boss,the Mediator.要确切理解九型人格,不看图不行。这里只讲原理。凯伦·韦布精辟地指出,人格发展是婴幼儿时期为了保护我们的本质的某个特殊层面而采取的应付外界的一项策略,在我们成人后,自动形成偏颇的观点,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由于描述性文字的缺乏准确度,我不打算简单地重复凯伦·韦布对九种人格的描述,而试着根据人格发展原理进行形成原因的分析。
    第一种人格,生理归属为腹部,存在感强烈,有强烈的通过行动证明自己的欲望,会对轻视自身存在的人或事感到愤怒,但却通常不表达出来,常常过于苛求细节而不懂得为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划分优先次序。根据本文前面所阐述的“自我”理论,具有这一种人格的人在胎儿、婴儿期对自身的状况感到非常不满,“憎恨”那种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情形,“它”想要达到一种“神圣观念”,即“完美”,“憎恨”的“执念”与“完美”的“神圣观念”来自脑的体验;他的热情有可能会被压抑,只有感受到“愤怒”才会被激发,这种体验来自心;这种人格的本能保护模式是“宁静”,在自我保护时“焦虑”表现最突出,这是本能体验,不通过学习不会被意识到;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社交上的“适应不佳”,性的方面则表现为“忌妒”。为什么这种人格会对“自我”感到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并非来自被痛恨,而是来自被热爱,感受到热切的期待,所以对当时的现状无法满意。当然,这是一种猜测,因为这种感受是在生命的前意识阶段出现,我们只有通过母体的妊娠反应以及出生后百天内婴儿的表现来间接验证这种猜测。根据神经反应的速度以及持久度,可以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根据个体面对外界环境尤其是其他人的时候所表现的活跃程度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内向与外向(还可根据程度不同进一步划分),与这一种人格进行配伍,就会出现八种更具体的人格,若是性格进一步划分,就更加具体。这种人格的人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把必须完成的任务很好地完成。缺点是对自己总是抱有过高的要求,在一种道德优越感的作用下执著于“该不该”的问题,既批判别人,也批判自己,因而容易产生自卑情结。知道优缺点后,应该下定决心来利用优点,多与人沟通、比较来减少缺点。这种人格的人适合什么职业要看其气质、性格以及其他素质,如果抑郁质气质、内向性格,则只适合稳定的压力较小与人接触不多的工作,否则就将会是一场灾难,如果胆汁质气质、外向性格,从事销售、创意工作会比较适合。胆汁质气质的人有可能是内向型性格吗?有可能。这类人喜欢以高速度工作,而对工作质量的细节不经意地忽视,但他们未必是能说会道善于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人们所说的性格,主要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主动或被动的角色,而气质则是一种“态度”、“形容”,是面对一件事情时表露出的反应模式。改善气质、性格、人格方面,卡耐基的方法最实在有效:为自己列一个表格,将最突出的问题摆出来,时刻提醒自己。
    第二种人格,生理归属为心,感觉敏锐,尤其对别人的需要,能够以准确的同理心与人很好地相处,渴望一种关系的满足,对于帮助他人非常积极,形象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对一种人格的形成进行解释已经非常大胆,有可能被戴上“伪科学”的帽子,在这里却还要进一步的延伸扩展:人格的形成与胚胎形成时期胎儿父母的关系有某种联系,有可能还是关键的联系,换句话说,即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与其母亲的人格、气质、性格以及素质有关。母体的情绪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既然被普遍认同,这种猜测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至于影响如何造成,非通过三十年以上的跟踪调查不能确知。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所述原理,父母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传导给下一代。比如说母体有一种自卑的情结,却没有改变自身的勇气和信心,则子代为第一种人格的可能性较大,母体姿态略高,却对丈夫关怀不够,有自责的情结,子代就有可能为第二种人格。这种猜测的模式无非是一种“补偿”,即母体对亲代关系中欠缺或自认为欠缺的状态的渴望会传递给子代。这第二种人格有“谄媚”的执念与“自由”的神圣观念,前者是潜藏起来的自我的本质,后者是解放自我达到的状态;其热情表现为“骄傲”;其本能的神圣德目是“谦卑”,本能的自我保护则为“特权”;这三个方面分别为脑、心、腹所体验,恰好能证明我的猜测,骄傲是母体的一种突出(未必外显)品性,若是自觉亏欠,则“谄媚”,则“谦卑”,若是自觉不相干,则“自由”,则“特权”;在压力下,社交中表现出“野心”,性关系上表现出“诱惑/攻击”。第二种人格的优点是待人热情积极,缺点是有可能让人觉得受到控制、干涉。适合的职业以教师为最佳。但也可能成为崇尚自由的艺术家。从政也有可能。具体要看气质、性格、素质,并且与人生转折时期的人格状态有关。
    第三种人格,生理归属为心,对成功有异常强烈的执著,能成为杰出的团队领袖鼓舞他人相信“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常与自身真实感受隔绝,让人感觉有些盲目乐观,难以理解,但若是饱经磨难则会让人心生佩服。执念是“虚荣”,神圣观念是“希望”;“欺骗”的时候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其神圣德目是“诚实”,自我保护为“安定”;社交表现为“威望”,性关系表现为“阳性/阴性”。
    第四种人格,生理归属为心,这类人格的人具有艺术气质,多情,寻求理想的伴侣或一生的志向,活在失落了生命中某种重要事物的感觉里。他们受高深的情绪性体验吸引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渴望重要性和意义,容易陷入自身情绪之中,但有高度的同理心。执念为“忧郁”,神圣观念为“独创性”;因为“羡慕”而表现出热情;神圣德目为“镇定”,自我保护为“鲁莽/胆大”;社交上表现出“羞愧”;性关系上表现出“竞争”。   
    第五种人格,生理归属为脑,思考、恐惧、偏执狂是脑中心的特征。需要高度隐私,若是得不到足够的个人时间就会枯竭、焦虑,具有对知识和资讯的热爱,不喜欢例行公事,却希望知道工作或休闲时他们被期望的是什么。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创意策划者。执念是“吝啬”,神圣观念是“全知”;热情为“贪婪”;神圣德目是“超然”,自我保护是“城堡”;社交“图腾”,性关系“信心”。
    第六种人格,生理归属为脑,因缺乏安全感而悲观,反感或者说害怕权威,常会表现出退缩以免于受威胁,但也可能表现出更大的攻击性来掩盖心中的恐惧。一旦彼此信任,会是值得信赖的伙伴。这类人格的人,执念是“懦弱”,神圣观念是“信仰”;热情为“恐惧”;神圣德目是“勇气”,自我保护是“亲切热心”;社交“义务”,性关系“力量/美”。
    第七种人格,生理归属为脑,具有小飞侠彼得·潘的特质,痛恨被束缚和控制,不愉快时会逃入幻想中,是未来导向的人,想保持生命愉悦的需要促使他们重新架构现实世界,以排除有损自我形象的负面情绪和钱在打击,会是有创意的电脑网络工作者、理论家、综合家。执念是“计划”,神圣观念是“工作”;热情为“贪吃”;神圣德目是“天真”,自我保护是“家庭”;社交“牺牲”,性关系“魅惑”。
    第八种人格,生理归属为腹,对生命抱有“一不做,而不休”的态度,独断专行,热爱权力,通常是领袖,支配力强,格外追求享受,从和朋友喝酒到理性讨论都有。执念是“报复”,神圣观念是“真理”;热情为“情欲”;神圣德目是“节制”,自我保护是“满足的生存”;社交“友谊”,性关系“占有/臣服”。
    第九种人格,生理归属为腹,天生的和平爱好者,通常积极乐观,先考虑他人后考虑自己,具有自我麻醉倾向,常优先去做次重要的事情,他们喜欢和谐舒适的生活,不愿制造冲突,但被施压也可能动怒。会是好的仲裁者,磋商者,并能认真执行团体计划。执念是“怠惰”,神圣观念是“爱”;热情为“懒散”;神圣德目是“行动”,自我保护是“食欲”;社交“参与”,性关系“联合”。
    九型人格是一种非常精致的模型,在压力下,第一种人格偏向第四种人格,在压力下,第四种人格偏向第二种人格,然后依次为,第二种人格偏向第八种人格,第八种人格偏向第五种人格,第五种人格偏向第七种人格,第七种人格偏向第一种人格,另外还有一个线路,第三种人格偏向第九种人格,第九种人格偏向第六种人格,第六种人格偏向第三种人格。相似的人格:一和六(焦虑)一和八(愤怒、要求正确)二和七(好玩、乐观、活动多)二和九(着重别人的需要)三和七(工作狂、取悦别人)三和八(工作狂、态度坚决)八和反恐惧的第六型(克服、对抗)。
    总是有些人希望不劳而获,他们不想做自我观察,只想让别人告诉他们“该怎样做”。这一类人属于哪一种人格呢?这类人缺少一种认知自身的动力,没有勇气依靠自己去完善或突破现状,应该属于第六型的人格。他们没有动力是因为缺少对保护力量的感知,没有安全感。他们的焦虑与第一型的焦虑区别在于一个被动消极,一个主动积极。
    觉察后的九型人格都是富有建设性的,而未曾觉察的则攻击性更强,为什么呢?因为这九种人格的形成是为了保护“自我”的某个脆弱本质,为了自保,所以要摆出不可侵犯的姿态掩饰自身的脆弱。不过,外向性格的第一型人格与内向性格的第一型人格显然会有不同的表现,前者更容易将自己认作第二型,后者更容易将自己认作第九型。抑郁质的可能误认为自己是第六型,胆汁质的可能误认为自己是八型。其他类型可做类似分析。
    文化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文化对本能型人格压抑,对思考型人格疏远,对感受型人格比较亲近,所以,侠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分别代表了第二型、第三型、第四型人格。究竟是文化造就了人格,还是人格影响了文化?这是个问题。农业文化、治水文化、内陆文化对中国人的人格形成无疑有决定作用。也就是说,生产为基础的文化决定了人格,人格表现为思想意识形态文化。
    由于中国文字的形象性,所以论述人格时也以“标签”来代替寻根溯源的分析,读起来非常有道理,但却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也许出于这种语言表达上的困境,中国先贤们总是能找到足够精辟、引人深思的词语来描述人的特点:“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质,“九征”平陂、明暗、勇怯、强弱、躁静、惨怿、衰正、态度、缓急,“体别”强毅、勇悍、惧慎、凌楷、辩博、弘普、狷介、修动、沉静、朴露、韬谲,“流业”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文章、儒学、口辩、雄杰。
    对于交辩证关系的认识也为古人的智慧添了不少光彩: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现;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辩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杰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对于人格,古人没有过多论述,他们关注的“辨人”是看“素质”,是什么材料,看你的行为举止言语态度就可以知道。这不能不算一种了不起的智慧。那些打着“传统文化与管理”的旗号进行宣传的学者实在应该将这种“辨人”的技术捡起来,孔子与管理?老子与管理?易经与管理?全不如一个《人物志》来的全面系统。

评论

热度(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